重要新闻---111

探访罗布人村寨

提到“罗布泊”,在人们眼里充满了历史感和神秘感。这次南疆之行终于在库尔勒尉犁县见到了真正的罗布人。沿着218国道,行车大约2小时,到古西域36国之一尉(yù)犁县, 穿过茫茫戈壁和沙漠,来到罗布人村寨。

这里居住着罗布人的后裔,他们的祖先生活在“罗布泊”一带,随着水源的干涸,从荒漠顺水而上不断迁徙定居于此。现在村里生活着为数不多的罗布人,他们依然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,不种五谷不放牧,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,以打鱼和狩猎为生。

图片

村寨的大门口有一个昂首横卧、浑身刺骨的巨大木制鱼图腾,“阿不旦”几个大字格外显眼,“阿不旦”在罗布人语中是“水草丰美,适合居住”的意思,  从“阿布旦”广场一路向前,在民俗文化区,随处都能见到鱼图腾门饰,可见鱼在罗布人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。在民俗展览室看到罗布人生产用具和生活的老物件,近距离了解他们古老的生活习俗,似乎看到了一个部族从远古走来的痕迹,与世隔绝的罗布人择水而居,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塔里木河沿岸繁衍生息,建立起自己的家园。

村寨里有一大片古老的胡杨林,此时初秋,胡杨叶子透着零零星星的金黄,其间矗立一尊造型奇异的千年胡杨化石。胡杨是沙漠里坚强卫士,他们千年不倒,死而不朽,树干扭曲盘虬,如似枯木,直峙苍天,它们与罗布人一起坚强地守候着这片广袤的沧海桑田。

图片

图片

走过百鱼烤宴美食广场,看到了村民现场制作做“红柳烤鱼”,罗布人制作烤鱼技艺奇特,做法就是用削尖的红柳从鱼的尾部穿到头部,从鱼嘴里穿出,将鱼摊平张开,放在红柳枝上烧烤,在烘烤过程中会分泌出汁液,香气扑鼻。这种纯天然的千年古老美食流传至今,不得不感叹罗布人的在极端艰苦生活环境下的美食智慧。

图片

走在村寨,聆听着一群百岁老人弹着“都塔尔”,岁月的沧桑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,但依然精神矍铄,悠闲自在,听着欢快的弦乐,旅客便邀请他们拍照留影,老人们非常热情,拉着游客开始手舞足蹈地跳起来。

图片

再往前走,就是穿流过村的塔里木河。走上铁索吊桥,可见前方几个大字“塔里木河第1917公里段”,由于水大,部分桥面刚好被水淹没,走在桥上能感觉到水流非常湍急。河两岸没有河堤,河水如脱缰的野马冲刷而下,自西向东奔流而去。

图片

图片

过了河,眼前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,远望前方,大大小小的海子如浮萍星星点点浮在沙漠中,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各种水鸟在这里戏水觅食,丝毫不受周围漫漫黄沙的影响。更吸引人的是清澈见底的海子里游弋着珍贵的黑天鹅,“哇!沙漠里居然还能看到天鹅!”有人惊叫道。荒漠之中冒出绿州,引来了许多鸟类迁徙于此,这得益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。站在湖边,看着胡杨树苍老的身影,沙柳树曼妙的身姿倒映水中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。沙漠里的绿洲,是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创造出的奇迹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走过天鹅湖,没几步就到村寨背后的沙漠了。这里可以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浩瀚的沙海。寻一个开阔处坐下,与沙漠对视,看着载着游客的驼队渐行渐远,聆听着驼铃声声,似乎闻到了古丝绸之路遥远的回音。我们骑着骆驼登上沙丘,远眺茫茫天际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,连绵起伏的沙丘,如同在天地间划出一道道蜿蜒起伏的弧线。“遥望黄沙接天际,独怜秋色染胡杨”,那种浩瀚与苍茫让人瞬间感到自身的渺小。

图片

图片

傍晚,走出村寨,回头望见夕阳的余晖斜射在沙漠,驼队在夕阳下的剪影瞬间定格成美丽的画面。胡杨的坚韧不拔,绿洲的宁静温馨,沙漠的雄浑壮观,还有日夜奔腾不息的塔里木河,大漠深处扎根的古老民族,构成了一片和谐的生态家园。

图片